- · 《交通医学》期刊栏目设[05/09]
- · 《交通医学》数据库收录[05/09]
- · 《交通医学》投稿方式[05/09]
- · 交通医学版面费是多少[05/0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者在呼吸慢病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早诊早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管理、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者在呼吸慢病发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早诊早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管理、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02~2004 年,瑞金医院黄绍光教授参与了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国COPD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干预治疗的研究》,获得“国人40 岁以上COPD发病率为 8.2%”的数据,摸清我国呼吸慢病的“家底”,为此后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002~2004年,钟南山院士团队调查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1,提示加强中国慢阻肺的监测和防控迫在眉睫。
瞿介明教授提醒,冷热交替、室内空气污染、尘螨、花粉等呼吸道刺激物以及病毒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与支气管哮喘的共同危险因素。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急性发作非常重要。他表示,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学习自我管理知识,如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暴露在污染环境或密闭空间的时间、保证休息、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急性加重。同时,患者也可进行过敏源筛查,进行脱敏治疗。
“我国呼吸慢病防治经历了从稚嫩到成熟的四个阶段。”瞿介明教授表示,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是我国呼吸慢病防治的起步阶段。彼时,刚刚在“防痨战役”中大获全胜的中国呼吸病学前辈斗志昂扬,投入到“呼吸四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防治工作中。随着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支气管镜应用和一系列重要技术手段先后纳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救治有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后来的诊疗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018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王辰院士领衔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2;次年,《柳叶刀》发表了该研究的第二项重要成果,揭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病人数达到4570万3。
【13】Du X, Li F, Zhang C, et al. Eosinophil-derived chemokine (hCCL15/23, mCCL6) interacts with CCR1 to promote eosinophilic airway inflammatio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6(1):91. Published 2021 Feb 28. doi:10.1038/s-021-00482-x
文章来源:《交通医学》 网址: http://www.jiaotongyixue.cn/zonghexinwen/2022/070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