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2)

来源:交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07日 23:4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广大呼吸科医生逐渐认识到:肺心病是原发于胸、肺、肺血管疾病的晚期并发症,虽是一种器质性心脏病,但实际是由慢阻肺发展

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广大呼吸科医生逐渐认识到:肺心病是原发于胸、肺、肺血管疾病的晚期并发症,虽是一种器质性心脏病,但实际是由慢阻肺发展的终末阶段。许多专家提出:肺心病临床研究重点应前移到慢阻肺阶段,这一设想得到广泛认可。1991年,对全国10万15岁以上慢阻肺、肺心病人群防治的研究,成为我国首次大规模对慢阻肺的流行病学调查4。其结果直接促成“九五”计划中,肺心病研究课题融入了慢阻肺的内容,我国呼吸慢病防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两种典型呼吸慢病防治的共性,就是在疾病稳定期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通过定期随访、健康宣教和药物维持缓解患者病情,减轻急性发作症状,减少甚至避免急性发作,以达到疾病良好控制。这不仅是PCCM医护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应掌握的关键要素,也是呼吸慢病患者和家属应知晓的核心要素。”

【6】Bateman, E D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GINA executive summary.”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vol. 31,1 (2008): 143-78. doi:10.1183/0.00

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合影

【4】程显声, 李景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人群防治的研究基线资料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1.12(1998):4

近年来,呼吸慢病防治已进入现代呼吸疾病防治阶段。瞿介明教授表示,《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制定的15项专项行动中,有8项与呼吸疾病的防诊治密切相关5。“幸福呼吸”项目、国债项目、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三大国家级项目相互呼应,国家层面、学术组织、社会团体有机协同,形成合力,使我国呼吸慢病“促、防、诊、控、治、康”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3】Huang K, Yang T, Xu J,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9;394():407-418. doi:10.1016/S0140-6736(19)-X

2013年,沈华浩教授团队全球首次发现并命名了全新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这一概念也被纳入《内科学》9及《呼吸病学》10;2017年,钟南山院士团队的论著《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11,一改学界对于慢阻肺药物治疗的看法。中国研究不仅登上了国际舞台,更改变了国际指南。2020年,王辰院士、肖丹教授团队牵头完成了《中国成人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流行状况、风险因素及与吸烟的关系: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的结果》。首次明确了我国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流行状况,这是继前期明确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的流行状况后,“中国肺部健康研究”又一项重要成果发表。

作者:融媒体记者 尹晗 审稿专家: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周敏教授

作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也对广大PCCM医生提出了要求,他表示,PCCM医生在日常诊疗之余,也应积极强化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预防观念,努力提升各级呼吸领域相关科室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全面推进规范化诊疗和长期管理,打通呼吸慢病管理痛点,构建呼吸诊疗生态圈。

【2】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8;391()::10.1016/S0140-6736(18)-9

2021年是呼吸慢病领域临床和科研的重大成果频出的一年,瞿介明教授带领团队发表的《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可参考的重要文件12;沈华浩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通过CCL6-CCR1信号轴对哮喘炎症环路的正反馈调控新机制,为靶向CCR1的小分子药物设计提供思路13;罗凤鸣教授团队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多极肺部射频消融仪和新型导管,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新型导管肺部靶向去神经射频消融术,为广大慢阻肺患者带来好消息;“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使我国呼吸学科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是时候为呼吸慢病防治‘谋篇布局'了!”2022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始启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瞿介明主委、周敏教授团队参与的“老年心肺功能减退及相关疾病多维预警、综合诊疗与干预策略研究”获得支持,他们牵头负责的子课题主要聚焦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减退的长期随访及多学科协同诊疗体系的建立”。瞿介明教授表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正积极推动将哮喘和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呼吸学科正着力由大学科向强学科发展,为健康中国的理想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交通医学》 网址: http://www.jiaotongyixue.cn/zonghexinwen/2022/0707/366.html



上一篇:送别毕业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
下一篇:上海已有医院接诊疑似热射病患者,入院体温高

交通医学投稿 | 交通医学编辑部| 交通医学版面费 | 交通医学论文发表 | 交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交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