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开学季,上海这所医学院迎来一名“新老师”,

来源:交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3日 17:13: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30日,唐晓熹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7岁。生前,她郑重决定捐出遗体,留下生命的厚礼,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张勤主任医师回忆说,“

8月30日,唐晓熹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7岁。生前,她郑重决定捐出遗体,留下生命的厚礼,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张勤主任医师回忆说,“唐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我们很幸运地在唐老师等老一辈的教育下成长,学到的不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今天的仪式可以说是一次灼伤科的家风教育,我们将努力带教好年轻医师,不负老师的期望。”

如今,烧伤康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她在这方面做出开创性的工作更显珍贵。她对同事、病患的真诚、善爱之心,也让后辈和病友永远怀念。

唐晓熹老师的学生、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章雄也来到告别仪式现场,他说,“老师为医学事业奉献了一生,她在临床工作中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倾尽爱心救治患者,无怨无悔;对学生,则不仅传授医学知识,更传承慈爱之心与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将不负老师教诲,继续前进,永不懈怠。”

烧伤科博士生刘丹感叹,“虽道‘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却体会到瑞金老一辈烧伤人身上‘蜡炬成灰、余温永存'的奉献与纯粹。瑞金烧伤年长者一生精诚耕耘,我们一定成长笃行,不负逝者所托、所愿。”

今天上午,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唐晓熹教授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科室医护代表及学生代表到现场与老师告别。唐晓熹教授将作为交大医学院的“大体老师”,用于病理、解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唐闻佳

“没有唐医生,就没有我的命和现在幸福的家庭。”曾经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赶来送别。

责任编辑:樊丽萍

讲台上的唐晓熹教授

“今天我们缅怀唐老师,以她的精神作为指引,学习她严谨求实的行医、治学态度,她也会永远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于天漪医生说。

  编辑:唐闻佳

“唐老师真正诠释了何为‘让有限的生命在奉献于医学这一毕生事业中',我定将秉承前辈‘慈悲济心灵、善德存大爱'的高尚情操,为医学事业努力奋斗。”灼伤科青年医师周增丁表示。

据介绍,唐晓熹1935年12月5日出生于福建,1954年至1960年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60年进入瑞金医院灼伤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于1961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唐晓熹教授参与编写《Treatment of Burns》(《烧伤治疗学》)《现代烧伤治疗》等多本专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8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又一年的开学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迎来一名“新老师”。

唐晓熹教授的画作

很多危重烧伤患者在唐晓熹教授的精心救治下重获新生,重返家庭、社会。在临床一线时,唐晓熹每天一早带领年轻医生查房、换药、手术,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让她在吸入性损伤、烧伤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刘琰感慨,“唐老师以高度责任心和对患者的爱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身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以另一种方式为医学进步作出贡献,让我们敬佩、感动。像唐老师一样的很多灼伤科前辈,都以无私的奉献塑造、传承着瑞金烧伤的精神。”

青年医生杨沛琅说,“缅怀不只是怀念过往,更是一种传承。作为年轻一代,要勇于创新,要有所传承,守正才能制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交通医学》 网址: http://www.jiaotongyixue.cn/zonghexinwen/2022/0903/384.html



上一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公益救
下一篇:突然离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绒花》…

交通医学投稿 | 交通医学编辑部| 交通医学版面费 | 交通医学论文发表 | 交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交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