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预期寿命缩短15年、多系统受累,上海交通大学医

来源:交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00:36: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由于NF1在社会公众甚至医疗从业群体中的疾病认知度低,科学界对此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立项较少。早年的研究大多是依据国外体系进行追随性研究,但由于国外临床数据与国内患者不

由于NF1在社会公众甚至医疗从业群体中的疾病认知度低,科学界对此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立项较少。早年的研究大多是依据国外体系进行追随性研究,但由于国外临床数据与国内患者不尽相同,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亟需针对中国患者进行精准诊疗研究。

NF1患者大多分布在山区、乡村等社会欠发达地区,而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患者及二级医院的医生们对NF1认识不足、知识欠缺。在张涤生基金会和上海市整形外科创新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针对神经纤维瘤病的专项支持基金,支持NF1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中国NF1患者群体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上海九院NF1团队近年不断推出NF1科普,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改善生存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

2020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一款用于NF1儿童患者的药品司美替尼,做到了NF1治疗从0到1的突破,患儿得以尽早干预治疗,将病情伤害减小到最低。

开展NF1孤儿药的临床试验

在多年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积累中,NF1团队从整复外科的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聚焦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础科研及临床诊治工作,努力用科学研究阐明临床问题背后的机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神经纤维瘤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疾病生物学靶点的多组学筛选、鉴定及机制研究,患者队列的构建和患者社群的建立,逐步形成中国NF1研究体系,为NF1的诊疗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

得益于国家医疗特区海南博鳌的政策支持,李青峰教授带领NF1团队在此建立国内第一个神经纤维瘤病药物治疗试点地,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神经纤维瘤患者在这里接受“同情用药”。进一步开展的国内多个创新药的适应症,纳入了除丛状神经纤维瘤外的皮肤型神经纤维瘤及恶变后的外周恶性神经鞘瘤,有望为神经纤维瘤药物治疗提供中国方案,使国内NF1患者有更多更可及的治疗选择。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全球新生儿发病率约 1/3000,其典型表现为皮肤上多发的咖啡牛奶斑和神经纤维瘤,包括皮肤上的神经纤维瘤或者累及主干神经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常伴有多个系统的受累,如骨骼畸形、学习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交障碍。在没有规范治疗的情况下,NF1患者预期寿命较常人缩短8-15年。

致力于构建NF1中国研究体系

王智超教授带领上海九院NF1团队,依托中国患者数据,首先建立了三株中国患者遗传背景来源的首例永生化神经纤维瘤施旺细胞系,并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同时团队还提取中国患者突变高频图谱,构建了转基因小鼠模型,使得科研和试药过程更加符合中国患者特点,而不是盲从与照搬国外的研究路径,突破了国外NF1的研究垄断和壁垒,避免种系差异而对中国患者带来的潜在风险,切实做到了研究中国患者、服务中国患者。

一直以来,神经纤维瘤患者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困境。手术治疗风险非常大,很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肿瘤抑制药物也往往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NF1作为罕见的疑难杂症,长期以来是患者之痛、医者之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是国内最大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治中心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教授和整复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智超教授带领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专病医疗团队多年来收治大量NF1临床病例,积累丰富的NF1诊治经验。同时,上海九院NF1研究团队致力于构建NF1中国诊疗研究体系,在疾病的及早诊断、规范治疗、综合管理、遗传咨询、药物临床实验、手术难点攻关、疾病科普教育、患者社区支持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上海九院NF1团队在帮助个体患者得到诊治的同时,通过设计和开展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指导临床实践,解决NF1相关的临床难题,强化NF1诊疗体系。

据估计,中国NF1患者数量庞大,目前已知约有70万-80万人。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医疗从业人员和患者对NF1认识不足、诊疗资源相对稀缺且集中于大城市,国内NF1患者的早期诊断、系统管理和合理治疗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挑战。

文章来源:《交通医学》 网址: http://www.jiaotongyixue.cn/zonghexinwen/2022/0818/379.html



上一篇:三月龄童在沪成功接受微创手术 摆脱食道闭锁痛
下一篇:临武:路遇车祸医学院学生出手相助

交通医学投稿 | 交通医学编辑部| 交通医学版面费 | 交通医学论文发表 | 交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交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